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> 穿越2600年 回到佛陀的故鄉以法相會

心靈補給

字級

穿越2600年 回到佛陀的故鄉以法相會

【人間社 潘青霞 聖地牙哥報導】 2023-05-31
佛光山西方寺於5月26日舉辦佛誕節線上講座,邀請曾多次到訪尼泊爾、採訪釋迦族後裔的馬來西亞佛光山《普門》雜誌總編輯沈明信,講述「藍毗尼—佛陀的誕生之地」,帶領30位聽眾穿越2600年,回到佛陀的故鄉以法相會。

沈明信導覽了尼泊爾藍毗尼內的四大看點—阿育王石柱、摩耶夫人祠、普斯卡里尼聖池、菩提榕樹,按梵語解釋,藍毗尼為「可愛的女子」(有人解作可愛的園林)。藍毗尼在佛陀時代是王家園林及浴池,玄奘大師在《大唐西域記》描述它為「箭泉東北行八九十里,至臘伐尼林,有釋種浴池。澄清皎鏡,雜花瀰漫。」

如今物換星移,這片遺址塵沙滾滾,不見花草繁茂,首都加德滿都人對他提問:「藍毗尼荒涼偏遠,佛教衰敗,到處都是穆斯林,您為什麼要去?」沈明信形容這是「靈魂的拷問」。

「因為這裡是佛陀的誕生之地,只此一個,難有取代,難以超越。」沈明信強調,阿難尊者在佛陀即將涅槃時,表達了不捨之情:「在每年的雨安居,弟子都會從四方來拜謁佛陀,佛陀不在了,他們該往何處去?」佛陀慈悲的安慰阿難:「汝勿憂也,我涅槃後,弟子可到我誕生、成道、初轉法輪、涅槃四個地點禮敬塔寺,能得升天之福。」《長阿含.遊行經》

沈明信說,對於世間的別離,佛陀告訴我們:「勿憂。」對於聖地的頹敗,相信佛陀也會是輕輕的一句:「佛子勿憂。」

沈明信並介紹了迦毗羅衛城、薩迦哈瓦遺址、天臂城遺跡,還有佛陀的親族—塔魯族。

沈明信提到尼泊爾與印度對佛陀的聖地之爭,並表示兩國之爭讓他思考「佛陀教導我們的精神是什麼呢?」他說,「聖地歸屬固然重要,有機會朝聖也不可錯過,但身體力行佛陀提倡的慈悲為懷與和平共處,才是最珍貴、超越一切物質的財寶。」以此與聽眾共勉。

監寺妙藏法師感謝沈明信的精闢演講,並表示聖地之爭,讓他想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「大家要做一個地球人」,以及《金剛經》說「四相皆無」,人我不應執著外相、國籍之分;佛陀的本懷是希望我們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在2600年後的佛誕節能聽經聞法,並遊歷佛陀聖地,因緣真是殊勝。

聽眾Sherry Ding表示他只在經文讀過「藍毗尼」的描述,今天看到圖片加上講解,讓他仿佛置身其中,受益良多,心生嚮往。
12345678910第1 / 52頁
追蹤我們